当前,农业面临着资源紧缺与资源消耗过大的双重挑战。到203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突破85亿。解决全球的粮食供给,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国农业已经到了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发展智慧农业是我国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不同基础条件下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走与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智慧农业发展道路。
智慧农业的概念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下一阶段,其概念由电脑农业、数字农业、智能农业、互联网+农业等相关概念演化而来。
其技术体系包括物联网、互联网、5S、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遥感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
智慧农业的主要是实现农业的数字化,即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遥感、地理信息等感知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生产要素的数字化采集,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例如:通过在生产环境内布置传感器,采集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光、水、气、肥等关键参数信息;利用互联网摄像头实时监测生产区域内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并定时上传图片信息。
在感知层采集的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一步实现数字化的农业。即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和科学的模型算法,实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上的智能分析、智能预警、智能决策、自动控制、产销对接等功能,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
智慧农业行业市场前景
农业在各个国家地位仍然占据主要,各国也在积极推动农业大数据的发展,试图将智慧农业发展成主流模式。
目前,智慧农业在我国展现出较好的发展潜力。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GIS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使中国农业从原来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高产、高速、低耗、优质、生态的智慧农业模式。
智慧农业不仅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智慧农业带来的全球市值正在逐渐提高,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智慧农业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结合中国农业产值,初步预估2021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685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743亿元,同比增长8.5%。
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生产各类农业无人机保有量10万余架,同比增长81.8%。2021年,我国农业无人机保有量达到16万架,同比增长60%。